**街道工作总结暨工作思路
”,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特点,提供免费搬迁、法律咨询、学生退学费、代租房、垫付押金等服务。班子成员亲自上门对住户进行思想动员,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双休日加班帮住户搬家。第一次8栋186户在一周内主动搬离,第二次10栋315户按期清空。9月份,玉龙新村南侧危险边坡治理工程正式动工,
a10、a34两栋危楼经过做思想工作,由业主自行拆除。
(六)采取帮扶措施,关爱弱势群体
积极组织开展“帮贫助弱”活动,关爱困难群体。一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万元,临时救助7.6万元;春节、中秋节慰问辖区困难户96户,分别送去慰问金4.4万元,以及油、米、月饼一批;慰问残疾人120户,发放慰问金18.3万元;每逢节假日及时发放拥军优属补助,召开优抚对象座谈会,了解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创造条件,开发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举办了街道第一届现场招聘会,成功上岗16人;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计划,辖区21户“零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就业;关爱外来工,为223名外来务工人员讨回欠薪33万元。
(七)关注外来工子女教育,帮扶辖区民办学校。
我辖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贫乏,约10.1万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目前辖区只有3所公办学校,只能提供4000个学位,约11000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任务都由民办学校来承担。而民办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相差甚远,外来工子女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今年,由办事处牵头,联合街道人大代表联组、草埔小学,对辖区根洪学校、育龙实验学校、清秀小学、鹤围小学等4所民办学校进行社区帮扶试点工作。计划在2年内建立起公办与民办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开展教学交流、教学展示和文体互助等活动,鼓励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并号召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从资金、设备、图书等方面给予一系列帮扶活动。2006年,办事处准备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推广,真正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八)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开展工作
人大联组密切联系群众,回访、走访选民132人次,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次;关心辖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如对民办学校进行社区帮扶、××交通拥堵问题、××物流园区改造等,得到了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武装部加强落实对民兵队伍的教育整顿和管理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冬季征兵工作任务,共输送15名优秀青年光荣参军。工委会积极抓好工会组建工作,新组建工会58个,发展会员1120名;关心困难职工,完成女工互助安康保险计划320份,推荐培训、就业27人次。团工委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共发展在册义工426人,志愿者2250人;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区纪委、区妇联联合主办的“反腐倡廉”主题辩论赛,获得三等奖。社会事务科积极筹备成立了第一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妇联以“提高女性素质、为妇女解困办实事、创文明家庭、促和谐社区”为目标,先后在各社区开办讲座52次,共2万多人参加;组织单亲和下岗贫困妇女免费参加体检,受检妇女达230人。街道残联在梅园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工疗站,安排了10余名残疾人就业。
三、抓创新,促规范,建立社区管理新机制
2005年,我街道通过树立“经营政府”的理念,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的探索,通过政府与企业管理机制的融合、人力资源整合、工作量化考核和基层单位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尝试,对部分基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在实现政府在基层的管理目标的同时,节约了行政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引进正规物业公司,开创政府管理职能与企业服务理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今年初,针对玉龙新村脏、乱、差的局面,率先在该社区引进正规物业管理公司,并将计生、出租屋管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与物业管理出租登记、维修、水电费收取等集中起来,统一建立对外服务窗口,建立“公寓式”和“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使社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安全管理扎实到位,治安状况更加良好,群众在这里生活有了安全感和舒适感。
市长许宗衡、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在视察玉龙新村时指出,玉龙新村的做法值得我市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并决定在2006年1月份作为全市老旧住宅区整治工作现场会的参观学习点。
(二)实行出租屋管理与计生工作资源整合
我们充分发挥街道房屋租赁管理所和8个社区出租屋管理站100多名管理员的人力资源作用,让他们在信息采集时将计划生育信息一并登记,按时提交到社区工作站。计生专干根据提交的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分类建档,逐个上门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人力与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上门,减少了对住户的烦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报告、交换制度,初步形成了管理员上门登记资料,计生人员上门服务、信息反馈的合作互补机制。截止11月份,各社区工作站共收到12549条管理员所反馈的计生信息,上门服务率达到了100%。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及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
《**街道工作总结暨工作思路(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5571.html
a10、a34两栋危楼经过做思想工作,由业主自行拆除。
(六)采取帮扶措施,关爱弱势群体
积极组织开展“帮贫助弱”活动,关爱困难群体。一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万元,临时救助7.6万元;春节、中秋节慰问辖区困难户96户,分别送去慰问金4.4万元,以及油、米、月饼一批;慰问残疾人120户,发放慰问金18.3万元;每逢节假日及时发放拥军优属补助,召开优抚对象座谈会,了解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创造条件,开发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举办了街道第一届现场招聘会,成功上岗16人;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计划,辖区21户“零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就业;关爱外来工,为223名外来务工人员讨回欠薪33万元。
(七)关注外来工子女教育,帮扶辖区民办学校。
我辖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资源贫乏,约10.1万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目前辖区只有3所公办学校,只能提供4000个学位,约11000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任务都由民办学校来承担。而民办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相差甚远,外来工子女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今年,由办事处牵头,联合街道人大代表联组、草埔小学,对辖区根洪学校、育龙实验学校、清秀小学、鹤围小学等4所民办学校进行社区帮扶试点工作。计划在2年内建立起公办与民办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开展教学交流、教学展示和文体互助等活动,鼓励教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并号召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从资金、设备、图书等方面给予一系列帮扶活动。2006年,办事处准备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推广,真正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八)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开展工作
人大联组密切联系群众,回访、走访选民132人次,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次;关心辖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如对民办学校进行社区帮扶、××交通拥堵问题、××物流园区改造等,得到了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武装部加强落实对民兵队伍的教育整顿和管理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冬季征兵工作任务,共输送15名优秀青年光荣参军。工委会积极抓好工会组建工作,新组建工会58个,发展会员1120名;关心困难职工,完成女工互助安康保险计划320份,推荐培训、就业27人次。团工委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共发展在册义工426人,志愿者2250人;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区纪委、区妇联联合主办的“反腐倡廉”主题辩论赛,获得三等奖。社会事务科积极筹备成立了第一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妇联以“提高女性素质、为妇女解困办实事、创文明家庭、促和谐社区”为目标,先后在各社区开办讲座52次,共2万多人参加;组织单亲和下岗贫困妇女免费参加体检,受检妇女达230人。街道残联在梅园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工疗站,安排了10余名残疾人就业。
三、抓创新,促规范,建立社区管理新机制
2005年,我街道通过树立“经营政府”的理念,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的探索,通过政府与企业管理机制的融合、人力资源整合、工作量化考核和基层单位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尝试,对部分基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在实现政府在基层的管理目标的同时,节约了行政资源,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引进正规物业公司,开创政府管理职能与企业服务理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今年初,针对玉龙新村脏、乱、差的局面,率先在该社区引进正规物业管理公司,并将计生、出租屋管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与物业管理出租登记、维修、水电费收取等集中起来,统一建立对外服务窗口,建立“公寓式”和“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使社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安全管理扎实到位,治安状况更加良好,群众在这里生活有了安全感和舒适感。
市长许宗衡、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在视察玉龙新村时指出,玉龙新村的做法值得我市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并决定在2006年1月份作为全市老旧住宅区整治工作现场会的参观学习点。
(二)实行出租屋管理与计生工作资源整合
我们充分发挥街道房屋租赁管理所和8个社区出租屋管理站100多名管理员的人力资源作用,让他们在信息采集时将计划生育信息一并登记,按时提交到社区工作站。计生专干根据提交的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分类建档,逐个上门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人力与信息共享,避免了重复上门,减少了对住户的烦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信息报告、交换制度,初步形成了管理员上门登记资料,计生人员上门服务、信息反馈的合作互补机制。截止11月份,各社区工作站共收到12549条管理员所反馈的计生信息,上门服务率达到了100%。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及省、市、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
《**街道工作总结暨工作思路(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