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监控 活化课堂
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板块。
一、 充分感知圆。电脑演示圆、学生举例生活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教师展示实物圆形。
二、 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学生折小圆片,发现折痕相交与一点。测量、验证。
三、 通过观察,认识半径、直径。
1、 教师电脑演示半径,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学生抽象概括出半径的概念。
2、 教师电脑演示直径,引导学生观察这条线段与半径有什么不同?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学生完整地用语言描述直径的概念。
四、 利用测量,掌握圆的特征。
1、 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半径、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多,比赛结束后思考:还能画吗?
2、 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验证】
3、 同桌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强调同圆中才具有这些特征。
4、 电脑演示相等的两个圆,说明在等圆中也具有这些特征。
教后反思:
一、 为“生活”、“数学”牵线搭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电脑演示学生认识圆之后,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并且教师展示圆形的物体。这样既接近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距离,且培养了数学的亲和力,使学生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 对“能力”、“情感”宏观调控。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折叠发现圆心,通过度量认识半径、直径,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中充分感知圆,能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懂得了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且伴随着新知识的获得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 让“引导”“自主”齐头并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十分重视学生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的创新性学习,做到导得津津有味,学得不亦乐乎。例如:教学圆心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折圆,从而发现圆中心的一点,并用尺子量验证这一点就在圆的正中心后,教师指出圆正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教学半径直径时,不急于传授概念,而是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急于传授圆的特征,而是让学生画半径、直径发现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量半径、直径的长度,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适时的引导促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发展。
《“三维”监控 活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