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点,在虾、蟹等竞争力强的品种上下功夫,打响“蓝家族”品牌,依靠品牌和品质取胜。
4、围绕劳务、建筑和商贸旅游,搞服务。在这三方面,我市与京津的互补性很强,可以说,京津最需要的,就是我们重点要抓的。一是劳务输出。京津对建筑、餐饮、保安、家政等领域的用工需求旺盛,一方面,要建立机制,完善驻京津劳务站的职能;另一方面,要打造品牌。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安徽保姆”、“山东好汉”保安,在京津市场很受欢迎,不单给的报酬高,而且非常抢手。二是建筑建材。仅以北京为例,交通设施及奥运场馆建设就需2800亿元,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巨大,我市建筑企业及玻璃、管材管件、玻璃钢等建材产品,要抓住机遇,抢滩京津市场。三是商贸旅游。以信誉楼为代表的商贸业,在包括天津南部在内的周边区域,影响力较大。初步估算,年客流量在60万人次,年销售额12亿元,对交通、饮食、购物、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带动非常大,要通过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京津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旅游业虽刚刚起步,但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聚馆冬枣林,去年十一期间,迎来了大批京津客人。可以说,我市旅游有文章可做,重点打双休日市场,发展短程游,吸引京津人士来黄骅品冬枣、吃海鲜、看大洼,这些既需认真研究,更要付诸行动。
下一步怎么办
一是盯住盯紧外迁企业。建议由项目办牵头,抓紧与京津,特别是北京方面联系,把企业外迁的单子拿到手,北京到底有哪些企业外迁,其中哪些我们有承接的可能,外迁意向是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分派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头上,要一个一个地争取,定期调度,年终要帐。当前,要紧盯北京化二,由于春节期间的爆炸,很可能今年搬迁,要盯紧盯死。我们知道,唐山为争取首钢搬迁,前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这说明盯外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股子锲而不舍的劲头。官方沟通也好,企业私下联系也好,关键要下足功夫,收到实效。只要我们工作到家,足以打动人,吸引外迁并不是不可能。
二是加强对产业的研究。不管是与京津配套也好,还是抢占市场也好,关键要搞好产业的发展研究。要站在对接京津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我市的产业发展,分产业制定规划,并纳入“十一五”规划编制。特别提出的是,应确定1-2个重点产业,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连续抓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真正做成主导产业。建议由计统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由一名市领导主抓,来具体落实这件事。
三是利用一切关系跑项目。在这里还应提倡全民招商,全社会行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学、老乡、老领导、老客户、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都要用上。建议由人事局牵头,做一次深入、全面地调查摸底,把黄骅这些在外人士的通讯方式、工作单位,编印成册,以便及时联系。在具体形式上,要通过登门拜访、电话谈心、同乡会等形式,同他们勤联系,多沟通,时间长了就会加深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就会为我们引来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在京津地区靠关系、靠感情招商尤为重要。
四是深挖土地潜能。现在,京津等地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已在搞楼寓工业。而我市有着大片的盐碱荒地,这正是我们吸引京津投资的有利条件。因此,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给予我市盐碱荒地更多的优惠,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划,使更多的土地能摆上项目。另外,还有一个集约用地的问题。现在用地这么紧张,一些园区条件本身不好,大部分还只是一片空地,这样的条件很难招到商。因此,与其分散布局,不如集中开发,一顶帽子大家戴,集中力量把几个重点园区做起来。如把一些项目适度集中放在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也可把产业做起来,同时也能把城市蛋糕做大。只要利益机制搞好了,项目放在哪都可以。
五是依托港口提升竞争力。我市与京津的距离,虽不及三河、涿州便利,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把港口、高速和铁路的优势发挥出来,与京津的空间距离将不是问题。当前,要重点考虑港口的问题,港口运作起来,不但会促进大进大出产业的发展,而且外向型经济、临港加工仓储也会随之发展起来。现在,好多客商来我市投资,大多都冲着港口来的,往往是先看港口再谈项目。因此,从与京津对接的角度,从招商引资的角度,从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在港口上做文章。暂时建大的码头比较困难,可以先做小的,但从长远考虑,还是要把大型杂货码头建起来,与神华合作也好,利用社会资本也好,要列上日程,尽快运作起来。
六是掀起宣传黄骅的高潮。在宣传上,要“虚”功实做,招来商、引来项目才是真功夫。对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黄骅,更多的人熟悉我们的资源和区位,突出打路港牌,做土地文章,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炒热黄骅。今年要借北京冬枣推介会之机,展开舆论宣传攻势,掀起宣传黄骅的热潮。
《关于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6312.html
4、围绕劳务、建筑和商贸旅游,搞服务。在这三方面,我市与京津的互补性很强,可以说,京津最需要的,就是我们重点要抓的。一是劳务输出。京津对建筑、餐饮、保安、家政等领域的用工需求旺盛,一方面,要建立机制,完善驻京津劳务站的职能;另一方面,要打造品牌。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安徽保姆”、“山东好汉”保安,在京津市场很受欢迎,不单给的报酬高,而且非常抢手。二是建筑建材。仅以北京为例,交通设施及奥运场馆建设就需2800亿元,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巨大,我市建筑企业及玻璃、管材管件、玻璃钢等建材产品,要抓住机遇,抢滩京津市场。三是商贸旅游。以信誉楼为代表的商贸业,在包括天津南部在内的周边区域,影响力较大。初步估算,年客流量在60万人次,年销售额12亿元,对交通、饮食、购物、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带动非常大,要通过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京津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旅游业虽刚刚起步,但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聚馆冬枣林,去年十一期间,迎来了大批京津客人。可以说,我市旅游有文章可做,重点打双休日市场,发展短程游,吸引京津人士来黄骅品冬枣、吃海鲜、看大洼,这些既需认真研究,更要付诸行动。
下一步怎么办
一是盯住盯紧外迁企业。建议由项目办牵头,抓紧与京津,特别是北京方面联系,把企业外迁的单子拿到手,北京到底有哪些企业外迁,其中哪些我们有承接的可能,外迁意向是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分派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头上,要一个一个地争取,定期调度,年终要帐。当前,要紧盯北京化二,由于春节期间的爆炸,很可能今年搬迁,要盯紧盯死。我们知道,唐山为争取首钢搬迁,前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这说明盯外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股子锲而不舍的劲头。官方沟通也好,企业私下联系也好,关键要下足功夫,收到实效。只要我们工作到家,足以打动人,吸引外迁并不是不可能。
二是加强对产业的研究。不管是与京津配套也好,还是抢占市场也好,关键要搞好产业的发展研究。要站在对接京津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我市的产业发展,分产业制定规划,并纳入“十一五”规划编制。特别提出的是,应确定1-2个重点产业,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连续抓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真正做成主导产业。建议由计统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由一名市领导主抓,来具体落实这件事。
三是利用一切关系跑项目。在这里还应提倡全民招商,全社会行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学、老乡、老领导、老客户、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都要用上。建议由人事局牵头,做一次深入、全面地调查摸底,把黄骅这些在外人士的通讯方式、工作单位,编印成册,以便及时联系。在具体形式上,要通过登门拜访、电话谈心、同乡会等形式,同他们勤联系,多沟通,时间长了就会加深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就会为我们引来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在京津地区靠关系、靠感情招商尤为重要。
四是深挖土地潜能。现在,京津等地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已在搞楼寓工业。而我市有着大片的盐碱荒地,这正是我们吸引京津投资的有利条件。因此,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给予我市盐碱荒地更多的优惠,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划,使更多的土地能摆上项目。另外,还有一个集约用地的问题。现在用地这么紧张,一些园区条件本身不好,大部分还只是一片空地,这样的条件很难招到商。因此,与其分散布局,不如集中开发,一顶帽子大家戴,集中力量把几个重点园区做起来。如把一些项目适度集中放在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也可把产业做起来,同时也能把城市蛋糕做大。只要利益机制搞好了,项目放在哪都可以。
五是依托港口提升竞争力。我市与京津的距离,虽不及三河、涿州便利,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把港口、高速和铁路的优势发挥出来,与京津的空间距离将不是问题。当前,要重点考虑港口的问题,港口运作起来,不但会促进大进大出产业的发展,而且外向型经济、临港加工仓储也会随之发展起来。现在,好多客商来我市投资,大多都冲着港口来的,往往是先看港口再谈项目。因此,从与京津对接的角度,从招商引资的角度,从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在港口上做文章。暂时建大的码头比较困难,可以先做小的,但从长远考虑,还是要把大型杂货码头建起来,与神华合作也好,利用社会资本也好,要列上日程,尽快运作起来。
六是掀起宣传黄骅的高潮。在宣传上,要“虚”功实做,招来商、引来项目才是真功夫。对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黄骅,更多的人熟悉我们的资源和区位,突出打路港牌,做土地文章,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炒热黄骅。今年要借北京冬枣推介会之机,展开舆论宣传攻势,掀起宣传黄骅的热潮。
《关于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