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2000年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00年净增224家。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7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44.8;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1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3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13.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30.1。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05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2000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4、43.1、55.7。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4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3。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0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05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52.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05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05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12.6亿元,置换土地134.7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2.2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园区载体作用初步显现。近几年来,姜堰市不断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批项目纷纷落户姜堰,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工业总量的扩张,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开发区、龙溪工业园、苏陈工业园、曙光工业园、双登工业园、兴泰工业园为主线的“一区五园”的建设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市在建工业园22家。五年中,全市新引进的进区企业数达1300家,其中每年新增规模企业数80家左右,工业园区企业占全市工业产销的30以上。
二、姜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区域强。姜堰工业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发展经验突出表现为“五大”。
1、突出“大企业”,培植一批支撑姜堰工业发展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力量。姜堰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又选择11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专门研究制订了“2211”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促进优势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坚持在骨干企业不定期召开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对其他重点企业和38家成长型企业,以及各镇自己培养的后备力量,也通过“一厂一策”的重点扶持,不断培育规模企业群体。二是积极探索资产运作。以资产为纽带,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大规模引进境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及营销渠道,扩大经济规模和效益,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大力整合产业链上游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或融入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取更大的外力支持。抓住省政府实施“310”工程的机遇,积极推进海外上市,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目前双登集团已在伦敦上市,首期募集600万英磅,今年可望募集800万英磅;苏中药业已结束辅导期,飞船公司正进入辅导期。三是提升竞争实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主导产品品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太平洋精锻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达100多万元,罡阳公司与江苏大学联合办学,飞船公司仅2005年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0多名。目前11家重点骨干企业中,拥有中级技术人员423名,高级技术人员67名,职工中技术工人比重为22.3。
2、突出“大产业”,打造一批彰显姜堰工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姜堰重点发展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冶金等四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企业、大生产,小配件、大协作,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板块、大作为”的产业发展格局。机械制造方面。根据全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实际,以及具有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品牌优势的情况,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首选产业。罡阳、飞船、扬动、太平洋等企业,加入国际汽车配件供应链,向高端市场发展。同时,不断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在短时间内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产业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2005年,机械制造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完成产销1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8。纺织服装方面。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核心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以集群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7家,实现产销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医药产业方面。以泰州市建设“中华医药产业园”为契机,以苏中药业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医药产业群,扩张医药产业规模,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产销44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4。冶金方面。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主要有炼铁、轧钢、不锈钢制品、铸造等门类,2005年,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实现产销37.5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2。在积极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姜堰还致力于发展“一镇一品”。注重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鲜明特色,白米、娄庄的波纹管,华港、罡杨的汽车零部件,溱潼、兴泰的不锈钢制品,俞垛的钨钼,沈高的袜业已初步形成特色。
3、突出“大招商”,引进一批提升姜堰工业发展水平的增长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招商,是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姜堰每年专门举行推介会,向社会推介姜堰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优势及招商方向。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头多路招引资金和项目。加强横向联合,以要素优化重组为基础,通过运用品牌、科技参股、资本参股、技术合作、产业链接等,进行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实现新的飞跃。二是发挥产业招商凝聚作用。把优势产业作为地方招商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围绕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同类企业,形成集聚效 《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7408.html
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2000年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00年净增224家。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7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44.8;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1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3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13.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30.1。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05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2000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4、43.1、55.7。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4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3。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0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05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52.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05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05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12.6亿元,置换土地134.7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2.2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园区载体作用初步显现。近几年来,姜堰市不断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批项目纷纷落户姜堰,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工业总量的扩张,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开发区、龙溪工业园、苏陈工业园、曙光工业园、双登工业园、兴泰工业园为主线的“一区五园”的建设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市在建工业园22家。五年中,全市新引进的进区企业数达1300家,其中每年新增规模企业数80家左右,工业园区企业占全市工业产销的30以上。
二、姜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区域强。姜堰工业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发展经验突出表现为“五大”。
1、突出“大企业”,培植一批支撑姜堰工业发展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力量。姜堰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又选择11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专门研究制订了“2211”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促进优势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坚持在骨干企业不定期召开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对其他重点企业和38家成长型企业,以及各镇自己培养的后备力量,也通过“一厂一策”的重点扶持,不断培育规模企业群体。二是积极探索资产运作。以资产为纽带,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大规模引进境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及营销渠道,扩大经济规模和效益,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大力整合产业链上游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或融入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取更大的外力支持。抓住省政府实施“310”工程的机遇,积极推进海外上市,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目前双登集团已在伦敦上市,首期募集600万英磅,今年可望募集800万英磅;苏中药业已结束辅导期,飞船公司正进入辅导期。三是提升竞争实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主导产品品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太平洋精锻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达100多万元,罡阳公司与江苏大学联合办学,飞船公司仅2005年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0多名。目前11家重点骨干企业中,拥有中级技术人员423名,高级技术人员67名,职工中技术工人比重为22.3。
2、突出“大产业”,打造一批彰显姜堰工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姜堰重点发展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冶金等四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企业、大生产,小配件、大协作,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板块、大作为”的产业发展格局。机械制造方面。根据全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实际,以及具有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品牌优势的情况,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首选产业。罡阳、飞船、扬动、太平洋等企业,加入国际汽车配件供应链,向高端市场发展。同时,不断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在短时间内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产业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2005年,机械制造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完成产销1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8。纺织服装方面。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核心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以集群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7家,实现产销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医药产业方面。以泰州市建设“中华医药产业园”为契机,以苏中药业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医药产业群,扩张医药产业规模,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产销44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4。冶金方面。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主要有炼铁、轧钢、不锈钢制品、铸造等门类,2005年,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实现产销37.5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2。在积极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姜堰还致力于发展“一镇一品”。注重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鲜明特色,白米、娄庄的波纹管,华港、罡杨的汽车零部件,溱潼、兴泰的不锈钢制品,俞垛的钨钼,沈高的袜业已初步形成特色。
3、突出“大招商”,引进一批提升姜堰工业发展水平的增长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招商,是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姜堰每年专门举行推介会,向社会推介姜堰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优势及招商方向。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头多路招引资金和项目。加强横向联合,以要素优化重组为基础,通过运用品牌、科技参股、资本参股、技术合作、产业链接等,进行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实现新的飞跃。二是发挥产业招商凝聚作用。把优势产业作为地方招商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围绕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同类企业,形成集聚效 《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