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明晰产权,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谁造谁有谁受益”,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同时,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菌、林菜等多种间作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立体种植模式,增加亩产出效益,林业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 《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7508.html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 《县林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