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的认识。调查显示,80%,以上的村民欢迎大学生村官到村里工作,97%的村民认为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作用,村民们会主动去参加大学生村官举办的相关培训。关于遇到生产、经营问题时,32.9%的村民会找大学生村官,更多的是找有经验的村民或技术人员。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主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自身认识和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因就业困难、优惠政策、待遇等原因报考大学生村官,大多数合同期满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真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不到1/3。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对农村的现状不了解,缺乏社会经验,加上专业背景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使他们难以有效发挥才能,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村民也因此对他们失去信心。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
调查显示,5 1.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前期培训帮助不大,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用技术、经验交流、农村法律法规、创业教育等,以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但是,只有48.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考核是严格、规范的,这说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也出现了乡镇“挪用”的情况。另外,工作职责不明确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选拔制度不完善
由于区域位置、经济状况、资源等方面差异,各村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也不同。调查发现,农村需求最大的涉农专业占61.5%,依次是法律类占43.1%,经济管理类占41.4%,计算机类占30.8%,城建类占25.3%,中文类占13.7%,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这说明现行选拔标准宽泛化,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一些专业不对口、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无用武之地,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四)待遇偏低,工资制度不合理
目前,浙江大学生村官工资大多是1500—2000元,扣去五金一险年平均不到2万元,而2008年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已超过2.5万元,2009年是2.7万元④,村官工资还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绩与待遇不成比例,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量基本没有区别,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另外,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也导致他们的收入很难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意识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真正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与农有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营造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氛围;二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心系祖国、服务新农村的信念;三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明白国情和农村的落后状况,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服务“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四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将社会的需要和自身需求相结合。
(二)完善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随着大学生村官的普及,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性、持续性,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管理部门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和管理,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健全监督、考核、奖惩、淘汰等制度,以规范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等专项培训,建立各种帮扶制度,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7713.html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自身认识和能力不足
许多大学生因就业困难、优惠政策、待遇等原因报考大学生村官,大多数合同期满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真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不到1/3。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对农村的现状不了解,缺乏社会经验,加上专业背景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使他们难以有效发挥才能,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村民也因此对他们失去信心。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
调查显示,5 1.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前期培训帮助不大,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用技术、经验交流、农村法律法规、创业教育等,以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但是,只有48.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考核是严格、规范的,这说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也出现了乡镇“挪用”的情况。另外,工作职责不明确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选拔制度不完善
由于区域位置、经济状况、资源等方面差异,各村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也不同。调查发现,农村需求最大的涉农专业占61.5%,依次是法律类占43.1%,经济管理类占41.4%,计算机类占30.8%,城建类占25.3%,中文类占13.7%,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这说明现行选拔标准宽泛化,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与农村需求差距较大,一些专业不对口、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无用武之地,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四)待遇偏低,工资制度不合理
目前,浙江大学生村官工资大多是1500—2000元,扣去五金一险年平均不到2万元,而2008年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已超过2.5万元,2009年是2.7万元④,村官工资还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绩与待遇不成比例,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量基本没有区别,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另外,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也导致他们的收入很难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意识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真正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与农有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营造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氛围;二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心系祖国、服务新农村的信念;三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明白国情和农村的落后状况,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服务“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感;四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选择“村官”这一职业,将社会的需要和自身需求相结合。
(二)完善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随着大学生村官的普及,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性、持续性,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管理部门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和管理,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其次,健全监督、考核、奖惩、淘汰等制度,以规范大学生村官的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培训力度,通过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等专项培训,建立各种帮扶制度,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
(三)改革选拔制度,做到各取所需、人尽其才
目前大学生村官是参照公务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进行,录用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分配到各乡镇,再由乡镇分到各村,也有部分县(市)采取双向选择,但选择余地很小,供需脱节。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人才需求调研.改革现行选拔制度和标准,如:制定出符合各地的人才标准;招聘采取申报制,即由用人村向上级申报所需的人才类型(学历、专业、能力等),经相关部门同意后再向社会招考;对录用的大学生村官采取双向选择等。这有利于解决供需脱节的矛盾,也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特长。
(四)提高待遇,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
大学生村官工资不高,农村基层环境差,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一要增加其工资和激励政策,逐步建立起按人口、地域、业绩相结合的“分类建档、勤绩联酬”的工资制度,省财政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补助力度,以保证该计划的实施。二要改善农村基层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三要明确工作职责,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搭台子”,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
总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也很多,需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使之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