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建设;二是坚持体制创新,以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产业化、城市管理和筹融资等城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与难题;三是坚持引导推进,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扶持、引导、推进企业上规模出效益;四是坚持维护稳定,突出建设行业的民生性特点,加大纠侵、清欠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五是坚持诚信为民,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载体,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执政为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工作进展不平衡,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征地拆迁难、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建设思想亟待确立,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普遍短缺,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开发区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企事业单位改制进展不够平衡,我市列入2005、2006两年改制的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建筑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共67家,至今只改制16家,其余大部分刚开始进入清产核资及改制前期准备阶段;协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待健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为主线,继续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是:
1、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化水平达48,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人;市区东区基本建成,行政服务及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功能基本健全;提高老城区改造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2、农村规划建设:完成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完成30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村庄垃圾治理任务,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
3、市政基础设施:拟投入55亿元用于建设市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燃气、街景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12㎡,自来水普及率达98.5,燃气普及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2㎡。
4、房地产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城市住宅成套率达90,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50亿元。
5、建筑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12家以上,争取有一家晋升国家特级企业,有一个项目获国家“鲁班奖”。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带动,推进“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新途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指导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绿地、环卫、公交、燃气、给排水、路灯等项目的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投融资、城市管理、企业改革的新机制,激活城市资源的经营机制,变城市资产为城市价值,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三、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抓早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今年,市区将重点实施27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些项目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街景内河整治、市政服务设施等,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建成江滨路及石堤段防洪堤、龙文北路、南昌东路、南昌路中段、丹霞路南段、八号路,实现西洋坪大桥钢管拱合拢,加快启动江滨路西延伸段、西洋坪大桥南连接线、钟法路(南段)和瑞京路(西段)工程建设,做好漳华路、北环路、延安南路、九十九湾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的前期工作。各县(市、区)要重视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城镇体系的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爱我__”宣传教育活动和“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燃气、环卫、公交、给排水、街景、内河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LNG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认真实施环卫专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增加客运能力。完成金峰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及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工程。实施新华南北路整治,继续组织维修和改造一批城市道路路面、人行道、路灯、雨污水管盖。完成江滨路沿江绿化、浦头港西侧绿地、江滨路三角绿地、芝山公园整治,改造、补植部分行道树,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继续实施夜景工程建设,设置城市雕塑小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做到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实际,筛选出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集中整治,优化环境,改善县城形象。
(三)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的规划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扎实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配套道路、给水、排水等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卫生绿化,实现村容整洁。开展专项治理农村垃圾的“家园清洁行动”,今年要完成12个镇120个村的治理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领导,自加压力,抓好试点,有序推开。
(四)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重点要完善污水处理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完成公交企业的改制,继续扩大绿化养护、内河整治、清扫保洁、市政路灯等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的覆盖面。在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市政、环卫推向市场。尚未启动产业化工作的县(市)必须认真研究,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各县(市)要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尽快投建。
(五)加快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重点是调优培强,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严格治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深化创建“文明工地”、“平安工地”活动,提高建筑工地管理水平。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行资本联合重组。今年力争实现建筑业产值70亿元,省外建筑市场产值15亿元。推广建筑“四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继续抓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欠。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市场规范和引导,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引导房地产业的理性投资与消费,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45亿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快益民、碧州片区的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益民花园力争7月份开工。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把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主动服务,加强引导,做大扶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深化行政能力建设。以“重在提请、主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深入开展“诚信为民”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服务重点项目,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公交、自来水、燃气、市政、园林、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办事公开制度,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从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房屋拆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主动介入,服务项目实施,促进项目生成落地。坚持不懈抓好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开拓进取,廉洁勤政,取信于民,树立建设行业良好形象。要将抓落实作为行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主体意识,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做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兄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全面推动我市建设事业新发展。
设2座垃圾中转站、4座固定式水冲公厕和3座新型环保公厕,1200个分类果皮箱,市区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四是实施夜景工程建设和架空管线下地。投资4300万元实施胜利路、延安北路(胜利路至中山公园)、南昌路(钟法路至新华南路)道路架空线路下地、电信沟盖板改造及燃气管道的建设。建设夜景项目80个。五是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城管体制改革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准。同时,市区两级市政、环卫体制改革也顺利实施。六是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严整治市区违章建筑,实施拆墙透绿、拆房造绿。加强市区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和大排档的综合整治,对市区重要路段沿街建筑物立面进行“洗脸”,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平和县去年拆除违章搭盖500多处8000多㎡,修复街道破损路面,对旧区排水系统全面进行清理疏通,在东大路铺设无障碍路沿,修缮人行道;东山县投资60万元修建排污沟和公厕,进行城区绿化美化;华安县投资150万元对自来水管道进行重新铺设和扩建,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问题;云霄县投入50万元用于改造旧区供水管网3.2公里。云霄、东山等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进入征地阶段,龙海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正开展前期工作。
(四)加快体制创新,产业化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从2006年元月份开始按新标准征收污水处理费;研究制定东区污水处理厂产业化政策,实施方案已经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并已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深化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积极推进公交、自来水、园林绿化建筑公司等企业改制,继续深化道路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路灯、城市内河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城市公用设施管理维护市场化运作。各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工作相继启动,平和县对县城6条主要街道的行道树及部分绿化隔离带通过公开招标实施社会化管理养护;南靖县把江滨花园和月眉公园管理推向社会,减轻政府负担;漳浦县通过招标将县城朝阳路、麦市街等九条主要道路的“牛皮癣”清理、石庙垃圾处理场、三个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朝阳路的清扫保洁和县城建筑垃圾管理交由社会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三是做好城市建设投融资工作。加强与国家开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合作,目前市城投公司累计与开行签订借款合同17.522亿元,实际到资11.322亿元;龙海市、南靖县也分别与开行签订了4.16亿元和2.13亿元的信用贷款合同;华安、长泰等县分别采用项目捆绑整体性市场化运作和储备商业用地抵押等融资方式促成项目早日开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突出引导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8,实现利税4.48亿元,有2家企业晋升为一级企业,一级企业总数达8家,另有2家中介机构晋升国家甲级。努力解决“双欠”问题,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已基本完成,清理拖欠工程款总额2.76亿元,其中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清欠总比率达到97.5,如期完成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的政府拖欠项目清欠比率达95的目标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加强对新材使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注重“五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勘察设计业管理得到不断加强。房地产业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1.6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7.9,基本上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达4.35亿元,成为地方的主要税源之一。规划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的300亩土地已报批,首期5.79万㎡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加强跟踪指导,村镇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达12亿元,村镇建设总建筑面积240万㎡。深化完善村镇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广村镇住宅通用图,全年发放通用图2100册;加强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跟踪指导,角美镇、东山澳角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和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划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村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效能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一是党的建设活力增强。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7734.html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工作进展不平衡,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征地拆迁难、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建设思想亟待确立,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普遍短缺,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开发区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企事业单位改制进展不够平衡,我市列入2005、2006两年改制的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建筑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共67家,至今只改制16家,其余大部分刚开始进入清产核资及改制前期准备阶段;协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待健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为主线,继续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是:
1、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化水平达48,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人;市区东区基本建成,行政服务及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功能基本健全;提高老城区改造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2、农村规划建设:完成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完成30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村庄垃圾治理任务,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
3、市政基础设施:拟投入55亿元用于建设市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燃气、街景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12㎡,自来水普及率达98.5,燃气普及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2㎡。
4、房地产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城市住宅成套率达90,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50亿元。
5、建筑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12家以上,争取有一家晋升国家特级企业,有一个项目获国家“鲁班奖”。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带动,推进“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新途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指导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绿地、环卫、公交、燃气、给排水、路灯等项目的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投融资、城市管理、企业改革的新机制,激活城市资源的经营机制,变城市资产为城市价值,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三、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抓早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今年,市区将重点实施27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些项目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街景内河整治、市政服务设施等,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建成江滨路及石堤段防洪堤、龙文北路、南昌东路、南昌路中段、丹霞路南段、八号路,实现西洋坪大桥钢管拱合拢,加快启动江滨路西延伸段、西洋坪大桥南连接线、钟法路(南段)和瑞京路(西段)工程建设,做好漳华路、北环路、延安南路、九十九湾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的前期工作。各县(市、区)要重视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城镇体系的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爱我__”宣传教育活动和“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燃气、环卫、公交、给排水、街景、内河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LNG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认真实施环卫专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增加客运能力。完成金峰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及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工程。实施新华南北路整治,继续组织维修和改造一批城市道路路面、人行道、路灯、雨污水管盖。完成江滨路沿江绿化、浦头港西侧绿地、江滨路三角绿地、芝山公园整治,改造、补植部分行道树,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继续实施夜景工程建设,设置城市雕塑小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做到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实际,筛选出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集中整治,优化环境,改善县城形象。
(三)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的规划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扎实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配套道路、给水、排水等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卫生绿化,实现村容整洁。开展专项治理农村垃圾的“家园清洁行动”,今年要完成12个镇120个村的治理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领导,自加压力,抓好试点,有序推开。
(四)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重点要完善污水处理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完成公交企业的改制,继续扩大绿化养护、内河整治、清扫保洁、市政路灯等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的覆盖面。在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市政、环卫推向市场。尚未启动产业化工作的县(市)必须认真研究,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各县(市)要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尽快投建。
(五)加快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重点是调优培强,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严格治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深化创建“文明工地”、“平安工地”活动,提高建筑工地管理水平。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行资本联合重组。今年力争实现建筑业产值70亿元,省外建筑市场产值15亿元。推广建筑“四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继续抓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欠。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市场规范和引导,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引导房地产业的理性投资与消费,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45亿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快益民、碧州片区的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益民花园力争7月份开工。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把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主动服务,加强引导,做大扶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深化行政能力建设。以“重在提请、主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深入开展“诚信为民”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服务重点项目,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公交、自来水、燃气、市政、园林、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办事公开制度,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从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房屋拆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主动介入,服务项目实施,促进项目生成落地。坚持不懈抓好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开拓进取,廉洁勤政,取信于民,树立建设行业良好形象。要将抓落实作为行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主体意识,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做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兄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全面推动我市建设事业新发展。
《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来源于凹丫丫范文网,欢迎阅读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设2座垃圾中转站、4座固定式水冲公厕和3座新型环保公厕,1200个分类果皮箱,市区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四是实施夜景工程建设和架空管线下地。投资4300万元实施胜利路、延安北路(胜利路至中山公园)、南昌路(钟法路至新华南路)道路架空线路下地、电信沟盖板改造及燃气管道的建设。建设夜景项目80个。五是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城管体制改革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准。同时,市区两级市政、环卫体制改革也顺利实施。六是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严整治市区违章建筑,实施拆墙透绿、拆房造绿。加强市区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和大排档的综合整治,对市区重要路段沿街建筑物立面进行“洗脸”,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平和县去年拆除违章搭盖500多处8000多㎡,修复街道破损路面,对旧区排水系统全面进行清理疏通,在东大路铺设无障碍路沿,修缮人行道;东山县投资60万元修建排污沟和公厕,进行城区绿化美化;华安县投资150万元对自来水管道进行重新铺设和扩建,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问题;云霄县投入50万元用于改造旧区供水管网3.2公里。云霄、东山等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进入征地阶段,龙海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正开展前期工作。
(四)加快体制创新,产业化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从2006年元月份开始按新标准征收污水处理费;研究制定东区污水处理厂产业化政策,实施方案已经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并已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深化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积极推进公交、自来水、园林绿化建筑公司等企业改制,继续深化道路保洁、园林绿化、市政路灯、城市内河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城市公用设施管理维护市场化运作。各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工作相继启动,平和县对县城6条主要街道的行道树及部分绿化隔离带通过公开招标实施社会化管理养护;南靖县把江滨花园和月眉公园管理推向社会,减轻政府负担;漳浦县通过招标将县城朝阳路、麦市街等九条主要道路的“牛皮癣”清理、石庙垃圾处理场、三个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朝阳路的清扫保洁和县城建筑垃圾管理交由社会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三是做好城市建设投融资工作。加强与国家开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合作,目前市城投公司累计与开行签订借款合同17.522亿元,实际到资11.322亿元;龙海市、南靖县也分别与开行签订了4.16亿元和2.13亿元的信用贷款合同;华安、长泰等县分别采用项目捆绑整体性市场化运作和储备商业用地抵押等融资方式促成项目早日开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突出引导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8,实现利税4.48亿元,有2家企业晋升为一级企业,一级企业总数达8家,另有2家中介机构晋升国家甲级。努力解决“双欠”问题,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已基本完成,清理拖欠工程款总额2.76亿元,其中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清欠总比率达到97.5,如期完成国务院和省政府提出的政府拖欠项目清欠比率达95的目标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加强对新材使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注重“五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勘察设计业管理得到不断加强。房地产业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1.6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7.9,基本上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达4.35亿元,成为地方的主要税源之一。规划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的300亩土地已报批,首期5.79万㎡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六)加强跟踪指导,村镇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达12亿元,村镇建设总建筑面积240万㎡。深化完善村镇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广村镇住宅通用图,全年发放通用图2100册;加强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跟踪指导,角美镇、东山澳角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和九龙江流域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划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村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效能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一是党的建设活力增强。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