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育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创先活动取得成效,市建设局被市委党建领导小组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把查办案件工作作为落实《实施纲要》、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环节,以纠侵、清欠、治理整顿乱收费、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等为主要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效能建设不断深化。狠抓关键业绩指标考评工作的督促落实,市建设局获市直机关2005年度绩效考评优秀单位。积极办理提案、议案和信访接待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行业中的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市建设局被评为“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四是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重新整合32项行政许可;抓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全年市区共受理办件2151件,100按时办结,其中95为当场办结。
200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实现。五年来,我市的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表现在:
——“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新区经过三年多来的建设,已初具规模,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客运、物流等配套日益完善。50多个项目相继落户新区,总投资量近80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市规划展示厅、交通指挥中心、法院审判综合楼、吉马物流、聚善堂医药物流、汽车交易中心等项目相续投建。房地产开发扎实推进,建成锦绣一方、荣昌花园等一批高尚住宅小区。江滨路、西洋坪大桥等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沿江的南山景区、江滨新城等项目启动建设,沿江开发项目显现了强劲活力。旧城改造顺利推进,“十五”期间共完成改造面积126.6万㎡,先后打通了丹霞路、南昌路、建元路等多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建成了华元、华港、武夷名仕园、永亨世家等多处住宅小区,旧城区市政公用配套日益完善。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修缮保护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十五”初期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3.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41.6人,城市化水平从34.9提高到38.7。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市区共投入21.4亿元,新建城市道路10条、人行天桥一座,综合整治改建道路4条,叉口渠化改造7个,完成内河整治10公里,建设东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医疗垃圾处理场和一大批垃圾中转站、公厕、无障碍设施、公交候车亭;加快市区园林绿地建设,新增公共绿地215.3公顷。九龙岭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初期的32.47提高到44.9,绿地率由31.63提高到43.7,人均公共绿地由6.32㎡增至11.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29,污水处理率达71.99,燃气普及率94.23,自来水普及率98.41,人均道路面积11.23㎡,共有公厕127座,垃圾中转站20座,果皮箱2440个,公交车178台。
——产业化进程得到加速推进。将自来水公司整体出让给__发展,盘活资金2亿元;将LNG特许经营权转让给福建安然燃气公司,获得578万元城建资金和安然公司20的股份;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和生活污水处理费提价等政策规定,推进垃圾、污水处理的产业化进程;将市政路灯、道路保洁、园林绿化、内河养护等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推向社会,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成效;加强与国家开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合作,获得国家开行19.9亿元的授信贷款额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支柱产业得到培育壮大。“十五”期间,共新建竣工房地产面积800万㎡,完成投资129.05亿元,年均增长20.31,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6.30,征收营业税和契税10.1亿元。目前人均居住面积25㎡,住房成套率达80。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3亿元,年均增长58,实现利税10.3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从2家增加到8家,国家甲级中介机构2家,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达3.8万人。华元小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鲁班奖”。
“十五”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兄弟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奋进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建设局向为全市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支持我市建设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认真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在工作实践中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建设;二是坚持体制创新,以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产业化、城市管理和筹融资等城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与难题;三是坚持引导推进,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扶持、引导、推进企业上规模出效益;四是坚持维护稳定,突出建设行业的民生性特点,加大纠侵、清欠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五是坚持诚信为民,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载体,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执政为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工作进展不平衡,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征地拆迁难、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建设思想亟待确立,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普遍短缺,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开发区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企事业单位改制进展不够平衡,我市列入2005、2006两年改制的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建筑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共67家,至今只改制16家,其余大部分刚开始进入清产核资及改制前期准备阶段;协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待健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为主线,继续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是:
1、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化水平达48,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人;市区东区基本建成,行政服务及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功能基本健全;提高老城区改造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2、农村规划建设:完成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完成30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村庄垃圾治理任务,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
3、市政基础设施:拟投入55亿元用于建设市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燃气、街景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12㎡,自来水普及率达98.5,燃气普及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2㎡。
4、房地产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城市住宅成套率达90,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50亿元。
5、建筑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12家以上,争取有一家晋升国家特级企业,有一个项目获国家“鲁班奖”。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带动,推进“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新途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指导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绿地、环卫、公交、燃气、给排水、路灯等项目的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投融资、城市管理、企业改革的新机制,激活城市资源的经营机制,变城市资产为城市价值,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三、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抓早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今年,市区将重点实施27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些项目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街景内河整治、市政服务设施等,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建成江滨路及石堤段防洪堤、龙文北路、南昌东路、南昌路中段、丹霞路南段、八号路,实现西洋坪大桥钢管拱合拢,加快启动江滨路西延伸段、西洋坪大桥南连接线、钟法路(南段)和瑞京路(西段)工程建设,做好漳华路、北环路、延安南路、九十九湾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的前期工作。各县(市、区)要重视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城镇体系的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爱我__”宣传教育活动和“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燃气、环卫、公交、给排水、街景、内河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LNG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认真实施环卫专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增加客运能力。完成金峰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及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工程。实施新华南北路整治,继续组织维修和改造一批城市道路路面、人行道、路灯、雨污水管盖。完成江滨路沿江绿化、浦头港西侧绿地、江滨路三角绿地、芝山公园整治,改造、补植部分行道树,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继续实施夜景工程建设,设置城市雕塑小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做到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实际,筛选出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集中整治,优化环境,改善县城形象。
(三)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的规划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扎实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配套道路、给水、排水等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卫生绿化,实现村容整洁。开展专项治理农村垃圾的“家园清洁行动”,今年要完成12个镇120个村的治理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领导,自加压力,抓好试点,有序推开。
(四)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重点要完善污水处理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完成公交企业的改制,继续扩大绿化养护、内河整治、清扫保洁、市政路灯等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的覆盖面。在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市政、环卫推向市场。尚未启动产业化工作的县(市)必须认真研究,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各县(市)要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尽快投建。
(五)加快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重点是调优培强,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严格治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深化创建“文明工地”、“平安工地”活动,提高建筑工地管理水平。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行资本联合重组。今年力争实现建筑业产值70亿元,省外建筑市场产值15亿元。推广建筑“四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继续抓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欠。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市场规范和引导,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引导房地产业的理性投资与消费,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45亿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快益民、碧州片区的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益民花园力争7月份开工。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把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主动服务,加强引导,做大扶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深化行政能力建设。以“重在提请、主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深入开展“诚信为民”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服务重点项目,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公交、自来水、燃气、市政、园林、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办事公开制度,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从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房屋拆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主动介入,服务项目实施,促进项目生成落地。坚持不懈抓好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开拓进取,廉洁勤政,取信于民,树立建设行业良好形象。要将抓落实作为行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主体意识,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做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7734.html
200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实现。五年来,我市的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集中表现在:
——“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新区经过三年多来的建设,已初具规模,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客运、物流等配套日益完善。50多个项目相继落户新区,总投资量近80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市规划展示厅、交通指挥中心、法院审判综合楼、吉马物流、聚善堂医药物流、汽车交易中心等项目相续投建。房地产开发扎实推进,建成锦绣一方、荣昌花园等一批高尚住宅小区。江滨路、西洋坪大桥等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沿江的南山景区、江滨新城等项目启动建设,沿江开发项目显现了强劲活力。旧城改造顺利推进,“十五”期间共完成改造面积126.6万㎡,先后打通了丹霞路、南昌路、建元路等多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建成了华元、华港、武夷名仕园、永亨世家等多处住宅小区,旧城区市政公用配套日益完善。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修缮保护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十五”初期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3.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41.6人,城市化水平从34.9提高到38.7。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市区共投入21.4亿元,新建城市道路10条、人行天桥一座,综合整治改建道路4条,叉口渠化改造7个,完成内河整治10公里,建设东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医疗垃圾处理场和一大批垃圾中转站、公厕、无障碍设施、公交候车亭;加快市区园林绿地建设,新增公共绿地215.3公顷。九龙岭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初期的32.47提高到44.9,绿地率由31.63提高到43.7,人均公共绿地由6.32㎡增至11.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29,污水处理率达71.99,燃气普及率94.23,自来水普及率98.41,人均道路面积11.23㎡,共有公厕127座,垃圾中转站20座,果皮箱2440个,公交车178台。
——产业化进程得到加速推进。将自来水公司整体出让给__发展,盘活资金2亿元;将LNG特许经营权转让给福建安然燃气公司,获得578万元城建资金和安然公司20的股份;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和生活污水处理费提价等政策规定,推进垃圾、污水处理的产业化进程;将市政路灯、道路保洁、园林绿化、内河养护等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推向社会,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成效;加强与国家开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合作,获得国家开行19.9亿元的授信贷款额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支柱产业得到培育壮大。“十五”期间,共新建竣工房地产面积800万㎡,完成投资129.05亿元,年均增长20.31,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6.30,征收营业税和契税10.1亿元。目前人均居住面积25㎡,住房成套率达80。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3亿元,年均增长58,实现利税10.3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从2家增加到8家,国家甲级中介机构2家,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达3.8万人。华元小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鲁班奖”。
“十五”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兄弟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奋进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建设局向为全市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支持我市建设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认真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在工作实践中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建设;二是坚持体制创新,以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产业化、城市管理和筹融资等城市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与难题;三是坚持引导推进,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扶持、引导、推进企业上规模出效益;四是坚持维护稳定,突出建设行业的民生性特点,加大纠侵、清欠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五是坚持诚信为民,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载体,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执政为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设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些工作进展不平衡,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尤其是征地拆迁难、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建设思想亟待确立,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普遍短缺,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开发区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企事业单位改制进展不够平衡,我市列入2005、2006两年改制的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建筑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共67家,至今只改制16家,其余大部分刚开始进入清产核资及改制前期准备阶段;协调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机制尚需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待健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为主线,继续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目标是:
1、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化水平达48,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人;市区东区基本建成,行政服务及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功能基本健全;提高老城区改造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2、农村规划建设:完成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完成30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流域城市周边、主要交通线村庄垃圾治理任务,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以上。
3、市政基础设施:拟投入55亿元用于建设市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燃气、街景整治等城市基础设施。人均道路面积达12㎡,自来水普及率达98.5,燃气普及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2㎡。
4、房地产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城市住宅成套率达90,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50亿元。
5、建筑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国家一级建筑企业12家以上,争取有一家晋升国家特级企业,有一个项目获国家“鲁班奖”。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带动,推进“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推进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打造“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新途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指导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三是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城市环境。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绿地、环卫、公交、燃气、给排水、路灯等项目的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投融资、城市管理、企业改革的新机制,激活城市资源的经营机制,变城市资产为城市价值,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手段解决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三、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抓早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今年,市区将重点实施27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些项目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园林绿化、街景内河整治、市政服务设施等,年度计划投资10.1亿元。建成江滨路及石堤段防洪堤、龙文北路、南昌东路、南昌路中段、丹霞路南段、八号路,实现西洋坪大桥钢管拱合拢,加快启动江滨路西延伸段、西洋坪大桥南连接线、钟法路(南段)和瑞京路(西段)工程建设,做好漳华路、北环路、延安南路、九十九湾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的前期工作。各县(市、区)要重视收集生成建设类项目,健全项目库,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城镇体系的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爱我__”宣传教育活动和“八闽杯”人居环境建设竞赛为载体,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燃气、环卫、公交、给排水、街景、内河整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LNG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在2008年底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认真实施环卫专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增加客运能力。完成金峰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及三湘江河道改建整治工程。实施新华南北路整治,继续组织维修和改造一批城市道路路面、人行道、路灯、雨污水管盖。完成江滨路沿江绿化、浦头港西侧绿地、江滨路三角绿地、芝山公园整治,改造、补植部分行道树,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继续实施夜景工程建设,设置城市雕塑小品,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做到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地震、燃气、供水、防涝、桥梁、建筑工程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实际,筛选出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集中整治,优化环境,改善县城形象。
(三)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的规划建设,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扎实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配套道路、给水、排水等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搞好卫生绿化,实现村容整洁。开展专项治理农村垃圾的“家园清洁行动”,今年要完成12个镇120个村的治理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村庄整治工作的领导,自加压力,抓好试点,有序推开。
(四)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坚持公用事业的公共属性,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推进公用事业改革。重点要完善污水处理产业化工作,完成污水处理产业化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完成公交企业的改制,继续扩大绿化养护、内河整治、清扫保洁、市政路灯等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的覆盖面。在实现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市政、环卫推向市场。尚未启动产业化工作的县(市)必须认真研究,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各县(市)要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尽快投建。
(五)加快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重点是调优培强,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严格治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深化创建“文明工地”、“平安工地”活动,提高建筑工地管理水平。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进行资本联合重组。今年力争实现建筑业产值70亿元,省外建筑市场产值15亿元。推广建筑“四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继续抓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欠。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市场规范和引导,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引导房地产业的理性投资与消费,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45亿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快益民、碧州片区的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益民花园力争7月份开工。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把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主动服务,加强引导,做大扶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深化行政能力建设。以“重在提请、主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深入开展“诚信为民”活动为载体,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服务重点项目,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公交、自来水、燃气、市政、园林、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办事公开制度,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从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房屋拆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主动介入,服务项目实施,促进项目生成落地。坚持不懈抓好建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开拓进取,廉洁勤政,取信于民,树立建设行业良好形象。要将抓落实作为行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主体意识,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做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建设局局长在2006年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