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回上讲话
,一级担好一级的责,上不交矛盾,下不推责任。对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要逐级细化分解,逐项明确并靠实到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具体县(区)和责任单位。要在继续坚持已有督查考核办法的同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把面上督查、逐级统计上报考核与网上评议、民意测评、抽样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看结果、看实效、看在同行业中的位次、看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看群众的满意程度,力求真实地反映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位次和实绩。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对造成重大失误的,要实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通过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兑现,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三是要在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上下功夫、求实效。要全面实施“效能”工程,强化各级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在议定事项落实上,切实做到决立行,行必果;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上,切实做到闻讯而动、抢占先机;在工作进度要求上,切实做到超前、积极,讲求效率,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高标准、高效率地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意见。该上半年完成的不能拖到下半年,该年内完成的决不能留尾巴。人代会上承诺的十件实事,市人大、市政协已经列为今年视察、调研的重点,各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确保落实。对动手迟、进展慢、达不到要求的,市委、市政府在支持人大依法质询评议的同时,还将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向人民有一个满意的交代。
四是要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求实效。不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一个职位,生活、工作在平凉,都要为平凉的老百姓谋实惠,为平凉的发展出力献策。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要进一步坚持市县联手、企地联合、部门联动,务求取得实效。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要实行领导小组负责制,调集精兵强将,赋予相应的权力,集中力量抓突破。对中央和省上在我市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要在人力、资金、用地等关键环节上给予全力支持,搞好协调配合和服务。中央、省驻平各单位要与地方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与地方发展互促共进。
五是要在比学赶超上下功夫、求实效。县(区)和部门都要立足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找位置,积极主动地“跑上去”,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勤沟通、多衔接,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的联系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寻求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开发机遇;要集中更多的时间“沉下去”,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通过比项目争取的质量、比招商引资的成效、比干事创业的实绩,在县(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形成风正、劲足、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实现今年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同德,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推进新跨越的良好开局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个高于”的倾斜支持政策,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我们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省上确定今年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蒸汽疏水阀、切纸机、真空开关等机械产品,改造提升制药、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继续实施交通建设“东部会战”,投资136亿元用于国家干线和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改善交通基础条件,加速“市内两小时、西兰银三小时”交通圈的建设步伐。
从新的挑战因素来看,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定、完善、落实政策,抑制全国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增长过快的趋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投资拉动型地区争取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要给大家交代清楚的是,国家明确要求从今年起,新开工项目必须符合“六项必要条件”:一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成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制定了禁止用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制度;在项目可研审批或申请核准、备案之前,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预审申请,接受审查。二是环境评价的深度和质量要求更高,不仅要及时完成项目本身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而且如果项目对区域环境有重大影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还必须完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是产业政策更加严格,确定了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并对水泥、煤炭等11个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做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规定。四是增加了项目节能评价,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五是规划指导性和约束性增强,新上项目要符合“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行业规划或产业规划。六是必须符合信贷、安全管理、城乡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这些新的政策规定,强化了项目建设和投资的规范化监督和管理,加大了项目前期工作量和报批、核准的难度。从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今年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国际市场,区域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对我市农村特色产业和地方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从我市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来看,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依赖性特征明显,全市经济运行受煤电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业链条短,相当一些产业和产品处在提供原料和粗加工阶段,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农副产品加工滞后,后续精深加工环节未能有效跟上去。三是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产业开发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还需尽快提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四是投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行路、上学、饮水、就医难等问题还程度不同的存在,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六是因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征用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就业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着力研究解决。
上述情况表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全市各级一定要审时度势,注意趋利避害,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今年是我市推进新跨越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和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7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达到6.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达到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6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2056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低6,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
就具体工作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突出工业主导型发展方向,着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关键是要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当前,要突出解决市场发育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缓慢、规模不大,改制企业改造提升不快,部分县(区)工业缺位、基础脆弱的问题。注重在调整结构中扩大总量,在改制创新中激活存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效益。一是加快做大做强煤电优势产业。要加强衔接,合力攻坚破难,确保煤制甲醇、大柳煤矿、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华亭电厂2号机组上半年并网发电,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灵台煤田开发取得有效突破。要加强对煤电骨干企业的协调调度,促进煤电联营,扩大煤炭外运,积极争取启动优惠电价政策,增加售电量。全市原煤产量达到2000万吨,发电量达到90亿千瓦时以上,煤电产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二是加快发展地方中小企业。要按照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抓住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年”的机遇,对我市机械制造、建材、制药、电子、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认真梳理,找准改造提升的切入点,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活动,积极开展企业产品认证,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发新产品20种,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要围绕果、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百兴、凯沣、旭康、西开、景兴、恒兴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农”字型企业集团。三是切实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正确引导,进一步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诚信安商的服务环境,增强集聚能力,扩张集中区工业总量,形成以集中区为依托、相互关联、协作配套、优势明显的区域性工业增长极。二十里铺、华亭石堡子、静宁八里等工业集中区要在引资扩容、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大的突破,确保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入区建设。四是抓好改制企业的改造升级。在全面完成丰收厂等12户企业改革改制任务的同时,认真研究已改制企业的发展问题,引导企业准确进行产业产品定位,真正做到以新机制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焕发新的发展活力,绝不能一改了之、听之任之。五是狠抓节能降耗。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核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控制性指标。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监管制度。要重点抓好造纸、制革、煤炭采掘等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和企业。省列7户、市列50户重点企业要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减排目标。要继续加大泾河、汭河、达溪河、葫芦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要高度重视对矿产、森林、水源等资源的保护,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抓紧平凉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碰接、调试等,年内实现雨污分流、达标排放。
(二)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建设总体小康的要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肉牛、果品产业开发步伐。要着力解决县(区)之间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基础薄弱、未形成规模和优势的县(区),要尽快定位,采取得力措施,集中突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红牛和金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幼园管理,扩大丰产园规模,切实解决新植园年年增、丰产园面积上不去、总产量增幅不高的问题,提高优质果品率和出口量。要发挥平凉金果集团的带动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一致向外推介“平凉金果”品牌,拉动果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快速提升。年内新植果树经济林15万亩,新增标准化果园10万亩,注册果品出口基地3万亩,苹果挂果园套袋率达到80以上,出口创汇实现翻番。要按照畜牧产业的有关标准,细化品种改良、青贮饲草、疫病防治的具体措施,继续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和繁育大户,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要注重发挥红牛集团服务企业、带动基地、拓宽市场、提升品牌的作用,引导农户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订单养殖。年内完成“平凉红牛”证明商标注册,全年牛饲养量达到93万头,出栏率达到42,更新耕地种草10万亩,畜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二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围绕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发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市上重点抓好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引进示范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带动泾河川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各县(区)要根据自己的农业发展基础,培育1—2处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一要定位准确,二要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示范性,三要建立扶持发展的长效机制,尤其要注意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切实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以提高农民创业技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要突出抓好外向型劳务输出,以职业化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兼顾维权知识、安全常识的培训,通过提高劳动技能,实现由单一型向技能型、短期务工型向长期稳定就业型的转变,特别要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输入地的联系,在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形象、扩大有组织输出上实现重大突破;要高度重视就地劳务输转,根据产业开发的需要,注重种养实用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技能型劳务产业“服务大军”,满足产业开发的季节性用工需求,实现就地转移。确保培训农民20万人(次),输出劳务50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0万人(次)。要制定相关措施,吸引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的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四是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快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市的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依然艰巨,而且多数集中在林缘区和边远山区。要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的衔接和争取,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项目实施,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的水、电、路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帮建和领导联系贫困村机制,立足于办实事,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要实施好47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7县(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1.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4.7万人稳定解决温饱。五是以“三清五改”、产业配套为重点,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要在巩固完善去年试点村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整合项目资金、劳动力培训、部门帮建、金融服务等四个《意见》精神,新抓建100个“三清五改”示范村,完成5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要注意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重农宅建设轻产业配套的倾向,做到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三)突出项目建设,着力 《全市经济工作回上讲话(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8717.html
三是要在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上下功夫、求实效。要全面实施“效能”工程,强化各级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在议定事项落实上,切实做到决立行,行必果;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上,切实做到闻讯而动、抢占先机;在工作进度要求上,切实做到超前、积极,讲求效率,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高标准、高效率地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意见。该上半年完成的不能拖到下半年,该年内完成的决不能留尾巴。人代会上承诺的十件实事,市人大、市政协已经列为今年视察、调研的重点,各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确保落实。对动手迟、进展慢、达不到要求的,市委、市政府在支持人大依法质询评议的同时,还将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向人民有一个满意的交代。
四是要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求实效。不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一个职位,生活、工作在平凉,都要为平凉的老百姓谋实惠,为平凉的发展出力献策。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要进一步坚持市县联手、企地联合、部门联动,务求取得实效。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要实行领导小组负责制,调集精兵强将,赋予相应的权力,集中力量抓突破。对中央和省上在我市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要在人力、资金、用地等关键环节上给予全力支持,搞好协调配合和服务。中央、省驻平各单位要与地方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做到与地方发展互促共进。
五是要在比学赶超上下功夫、求实效。县(区)和部门都要立足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找位置,积极主动地“跑上去”,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勤沟通、多衔接,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的联系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寻求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开发机遇;要集中更多的时间“沉下去”,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通过比项目争取的质量、比招商引资的成效、比干事创业的实绩,在县(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形成风正、劲足、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实现今年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同德,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推进新跨越的良好开局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全市经济工作回上讲话(第3页)》来源于凹丫丫范文网,欢迎阅读全市经济工作回上讲话(第3页)。
个高于”的倾斜支持政策,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我们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省上确定今年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蒸汽疏水阀、切纸机、真空开关等机械产品,改造提升制药、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继续实施交通建设“东部会战”,投资136亿元用于国家干线和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改善交通基础条件,加速“市内两小时、西兰银三小时”交通圈的建设步伐。
从新的挑战因素来看,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定、完善、落实政策,抑制全国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增长过快的趋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投资拉动型地区争取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要给大家交代清楚的是,国家明确要求从今年起,新开工项目必须符合“六项必要条件”:一是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成为重要的前置条件,制定了禁止用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制度;在项目可研审批或申请核准、备案之前,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预审申请,接受审查。二是环境评价的深度和质量要求更高,不仅要及时完成项目本身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而且如果项目对区域环境有重大影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还必须完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是产业政策更加严格,确定了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并对水泥、煤炭等11个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做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规定。四是增加了项目节能评价,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五是规划指导性和约束性增强,新上项目要符合“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行业规划或产业规划。六是必须符合信贷、安全管理、城乡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这些新的政策规定,强化了项目建设和投资的规范化监督和管理,加大了项目前期工作量和报批、核准的难度。从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今年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融入国际市场,区域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对我市农村特色产业和地方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从我市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来看,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依赖性特征明显,全市经济运行受煤电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业链条短,相当一些产业和产品处在提供原料和粗加工阶段,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农副产品加工滞后,后续精深加工环节未能有效跟上去。三是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产业开发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还需尽快提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四是投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行路、上学、饮水、就医难等问题还程度不同的存在,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六是因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征用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就业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着力研究解决。
上述情况表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全市各级一定要审时度势,注意趋利避害,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今年是我市推进新跨越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和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7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达到6.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达到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86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2056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低6,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
就具体工作而言,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突出工业主导型发展方向,着力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实现新跨越,关键是要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当前,要突出解决市场发育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缓慢、规模不大,改制企业改造提升不快,部分县(区)工业缺位、基础脆弱的问题。注重在调整结构中扩大总量,在改制创新中激活存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效益。一是加快做大做强煤电优势产业。要加强衔接,合力攻坚破难,确保煤制甲醇、大柳煤矿、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华亭电厂2号机组上半年并网发电,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灵台煤田开发取得有效突破。要加强对煤电骨干企业的协调调度,促进煤电联营,扩大煤炭外运,积极争取启动优惠电价政策,增加售电量。全市原煤产量达到2000万吨,发电量达到90亿千瓦时以上,煤电产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二是加快发展地方中小企业。要按照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抓住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年”的机遇,对我市机械制造、建材、制药、电子、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认真梳理,找准改造提升的切入点,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入推进质量兴市活动,积极开展企业产品认证,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发新产品20种,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要围绕果、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百兴、凯沣、旭康、西开、景兴、恒兴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农”字型企业集团。三是切实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正确引导,进一步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诚信安商的服务环境,增强集聚能力,扩张集中区工业总量,形成以集中区为依托、相互关联、协作配套、优势明显的区域性工业增长极。二十里铺、华亭石堡子、静宁八里等工业集中区要在引资扩容、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大的突破,确保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入区建设。四是抓好改制企业的改造升级。在全面完成丰收厂等12户企业改革改制任务的同时,认真研究已改制企业的发展问题,引导企业准确进行产业产品定位,真正做到以新机制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焕发新的发展活力,绝不能一改了之、听之任之。五是狠抓节能降耗。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考核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控制性指标。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监管制度。要重点抓好造纸、制革、煤炭采掘等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和企业。省列7户、市列50户重点企业要确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减排目标。要继续加大泾河、汭河、达溪河、葫芦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要高度重视对矿产、森林、水源等资源的保护,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抓紧平凉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碰接、调试等,年内实现雨污分流、达标排放。
(二)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建设总体小康的要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肉牛、果品产业开发步伐。要着力解决县(区)之间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基础薄弱、未形成规模和优势的县(区),要尽快定位,采取得力措施,集中突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红牛和金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幼园管理,扩大丰产园规模,切实解决新植园年年增、丰产园面积上不去、总产量增幅不高的问题,提高优质果品率和出口量。要发挥平凉金果集团的带动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一致向外推介“平凉金果”品牌,拉动果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快速提升。年内新植果树经济林15万亩,新增标准化果园10万亩,注册果品出口基地3万亩,苹果挂果园套袋率达到80以上,出口创汇实现翻番。要按照畜牧产业的有关标准,细化品种改良、青贮饲草、疫病防治的具体措施,继续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和繁育大户,提高科学养殖水平。要注重发挥红牛集团服务企业、带动基地、拓宽市场、提升品牌的作用,引导农户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订单养殖。年内完成“平凉红牛”证明商标注册,全年牛饲养量达到93万头,出栏率达到42,更新耕地种草10万亩,畜产品出口实现新的突破。二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围绕推行农产品生产标准、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发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市上重点抓好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引进示范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带动泾河川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各县(区)要根据自己的农业发展基础,培育1—2处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一要定位准确,二要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示范性,三要建立扶持发展的长效机制,尤其要注意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切实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以提高农民创业技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要突出抓好外向型劳务输出,以职业化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兼顾维权知识、安全常识的培训,通过提高劳动技能,实现由单一型向技能型、短期务工型向长期稳定就业型的转变,特别要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输入地的联系,在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形象、扩大有组织输出上实现重大突破;要高度重视就地劳务输转,根据产业开发的需要,注重种养实用技术和专项技能培训,培养一支技能型劳务产业“服务大军”,满足产业开发的季节性用工需求,实现就地转移。确保培训农民20万人(次),输出劳务50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0万人(次)。要制定相关措施,吸引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的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四是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快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市的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依然艰巨,而且多数集中在林缘区和边远山区。要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的衔接和争取,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项目实施,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的水、电、路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帮建和领导联系贫困村机制,立足于办实事,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要实施好47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7县(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1.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4.7万人稳定解决温饱。五是以“三清五改”、产业配套为重点,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要在巩固完善去年试点村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整合项目资金、劳动力培训、部门帮建、金融服务等四个《意见》精神,新抓建100个“三清五改”示范村,完成5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别要注意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重农宅建设轻产业配套的倾向,做到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三)突出项目建设,着力 《全市经济工作回上讲话(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