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001年6月-8月,利用三个月时间,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并对全县各中小学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和筛选,把全县国办中小学、乡镇中小学确定划分为不同层次课题研究试验校。批准实验校根据本身教育资源确定子课题,撰写可行性课题研究方案。
2001年9月-2002年3月,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论证,并及时掌握子课题校研究进展情况。2001年6月,结合蓟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蓟县教研室制定下发了《关于蓟县中小学、职校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实施意见》。在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中,倡导全县各学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变落后的教学结构,构建“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2002年4月-5月,结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出适合我县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及其操作体系。如县教研室的“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擂鼓台中学的“立体效应”型教学模式;马伸桥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等包括各学段各学科多个课堂教学模式,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2002年5月底,在对全县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县教研室中心课题组组织了全县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所取得初步成果的交流活动,会上有8所学校的8个子课题组,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学校将开题一年来研究进展情况及撰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交流,并把这些典型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向全县推广,推动了蓟县中小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002年5月-6月,根据全县课题研究实际,制定下发了蓟县《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意见》,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全县中小学、职校广泛开展此项活动,调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正确处理了“五个关系”:即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教科研与教师学科基本功、一般基本功的关系,教学改革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深入开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四基”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我县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还邀请北京三十五中特级教师、教科室主任顾义群讲授“双主教学”理论与实践。教研室主任、主管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为全县中小学领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座8场,举行新大纲、新教材辅导、六年级教材教法和高中会考专场辅导16场,有的学科结合辅导与讲座,还展示了的创新教育优秀课。对干部教师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4年1月,重点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体系。
在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的领导和教师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到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及时了解了全国各地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先进经验。县教研室又组织全县的课题组骨干教师,到山东临淄、江苏洋思和河北衡水等名校学访,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认真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实验工作。
根据我县城乡教育差异,课题组成员可根据蓟县《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指导和探索各学段、各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在教研室“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的大模式下积极创建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如:小学语文的“单元授课,激情导学,协作实践,能力发展”模式,小学数学的“自学——探究”模式,高中语文的“立体效应”模式,中学语文、数学的“协作实践、点拨反馈”模式等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将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以人为本,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还通过研究课、研讨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交流活动,促进全县中小学任课教师掌握《天津市中小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使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要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进行整体优化,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贯彻《天津市中小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新知识、新事物,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003年4月中旬,全国首届“和谐杯”新课程理念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县举行。在这次评选活动中,我县也推选了一批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参评,对我县中小学今后开展的课程改革和教科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一次展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教学课堂模式的讲课比赛,也是总结交流课题成果和经验的研讨会,又是一次聆听专家、学者讲解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上课、评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报告会。为我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
《“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