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
> 三、改造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以数字化电子视像产品、计算机软硬件为主的先导型产业,交通运输设备、装备机械为主的制造型产业,原油深加工为主的基础原料型产业和包装、食品、纺织、服装、家具为主的消费类产业,按照“增加品种、改善质量、提高效益、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改造方向,运用高技术成果加快升级改造,促进加工业由传统的原材料粗加工向高、精、尖、深加工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壮大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推动以中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龙头,以项目和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具有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实力的石化、机车、造船、大柴、华录、冰山、大显、瓦轴、盛道、大钢、大化、大重、大起、大机床、大药等企业调整改造的步伐,大幅度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强化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高科技产业化水平。大力开发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集成制造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逐步向工艺、产品设计无图纸化,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设备、产品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积极推进3000万吨/年原油加工、300万吨/年船舶制造、电力机车、城市间高速机车、5万台大马力发动机,50万吨PVC、40万吨汽车热镀锌板、40万条子午线卡车轮胎、300万部数字化无绳电话、200万台汽车音响整机及零配件等6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
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创造宽松、平等、透明的体制、政策环境,完善多元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要支持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贷款比例,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管理模式和撤出机制。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植力度,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创业资助、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等方面。鼓励外商独资或参股创办中小企业。积极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取消对中小企业的摊派,减轻负担,改善经营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向“精、专、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相适应的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衔接和技术配套的产业关联群体和产业组织结构。
第八章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功能开发要从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生态、生活复合型转变,努力发掘农业资源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加快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积极扶持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培育名牌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围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建设,推动大连农业从数量型向效益质量型转变,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精准农业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采取倾斜政策,特别是支持北三市开发建设的政策和有效措施,继续增加多种渠道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交通、供电、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完成主要河道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输水配套设施的防渗工程,积极推进应用喷灌、滴灌和输水防渗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重点建设优良原种保种基地,加速引进和培育适合本地生产条件、有广阔市场前景、较高经济效益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形成产业规模。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控,建设市、县、乡三级病害疫情监测与防治体系,利用现代化种养技术,重点建设一批无土栽培、无公害生产和水产立体混合养殖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附加值,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
二、调整产业结构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精品工程为载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重点发展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花卉等优势资源,特别是无公害、反季节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十五”期间,全市计划调减6.67万公顷粮田,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和退耕还林还草,2005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将由“九五”期末的75:25调整到50:50。坚持“捕捞、养殖、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实施“海上大连”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优质品种筏养、底播增殖、滩涂精养、陆域渔业、海上网箱养鱼为重点的海洋增养殖业,扩大远洋渔业生产。以黄海大道、沈大高速公路、旅顺北路经济带和甘井子都市农业区为重点,实施农业精品工程,新建500项农业精品工程项目。逐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以农业自然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近郊、远郊、交通沿线、北部农(渔)业主产区点线面相结合、圈层合理的区域布局。城市近郊区,侧重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和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身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适度发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第8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8943.html
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以数字化电子视像产品、计算机软硬件为主的先导型产业,交通运输设备、装备机械为主的制造型产业,原油深加工为主的基础原料型产业和包装、食品、纺织、服装、家具为主的消费类产业,按照“增加品种、改善质量、提高效益、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改造方向,运用高技术成果加快升级改造,促进加工业由传统的原材料粗加工向高、精、尖、深加工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壮大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推动以中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龙头,以项目和产品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具有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实力的石化、机车、造船、大柴、华录、冰山、大显、瓦轴、盛道、大钢、大化、大重、大起、大机床、大药等企业调整改造的步伐,大幅度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强化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高科技产业化水平。大力开发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集成制造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逐步向工艺、产品设计无图纸化,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设备、产品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积极推进3000万吨/年原油加工、300万吨/年船舶制造、电力机车、城市间高速机车、5万台大马力发动机,50万吨PVC、40万吨汽车热镀锌板、40万条子午线卡车轮胎、300万部数字化无绳电话、200万台汽车音响整机及零配件等6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
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创造宽松、平等、透明的体制、政策环境,完善多元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要支持那些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贷款比例,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管理模式和撤出机制。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植力度,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创业资助、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等方面。鼓励外商独资或参股创办中小企业。积极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取消对中小企业的摊派,减轻负担,改善经营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向“精、专、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相适应的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衔接和技术配套的产业关联群体和产业组织结构。
第八章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功能开发要从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生态、生活复合型转变,努力发掘农业资源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加快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积极扶持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培育名牌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围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建设,推动大连农业从数量型向效益质量型转变,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精准农业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采取倾斜政策,特别是支持北三市开发建设的政策和有效措施,继续增加多种渠道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交通、供电、通信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完成主要河道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输水配套设施的防渗工程,积极推进应用喷灌、滴灌和输水防渗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重点建设优良原种保种基地,加速引进和培育适合本地生产条件、有广阔市场前景、较高经济效益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形成产业规模。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控,建设市、县、乡三级病害疫情监测与防治体系,利用现代化种养技术,重点建设一批无土栽培、无公害生产和水产立体混合养殖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附加值,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
二、调整产业结构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精品工程为载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重点发展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花卉等优势资源,特别是无公害、反季节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十五”期间,全市计划调减6.67万公顷粮田,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和退耕还林还草,2005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将由“九五”期末的75:25调整到50:50。坚持“捕捞、养殖、加工”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实施“海上大连”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优质品种筏养、底播增殖、滩涂精养、陆域渔业、海上网箱养鱼为重点的海洋增养殖业,扩大远洋渔业生产。以黄海大道、沈大高速公路、旅顺北路经济带和甘井子都市农业区为重点,实施农业精品工程,新建500项农业精品工程项目。逐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以农业自然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近郊、远郊、交通沿线、北部农(渔)业主产区点线面相结合、圈层合理的区域布局。城市近郊区,侧重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草坪等绿色园艺产业和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身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适度发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