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
六、人民生活
以富民为目标,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消费需求,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调整分配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分配结构。结合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应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形成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广泛。群众基矗积极推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探索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把职工持股、技术入股、期股制等多种参与分配的形式纳入规范管理。结合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初步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体系,逐步将福利分配的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税征管理,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就业与再就业制度创新。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全面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和集体合同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用工制度。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城镇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到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逐步使下岗职工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和安置再就业,转向享受失业保险,直接走向劳动力市场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实行在政府指导下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培训与就业再就业结合机制,提高我市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统一、精简、高效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广覆盖、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社会,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十五”末,我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建立并组织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方法,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并通过有效营运,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现金补贴制度,并随经济发展而逐年提高低收入者的保障标准。关怀弱势群体,努力形成社会全面救助网络,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级保健和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保障事业,努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扩大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提升消费档次,鼓励轿车等高档商品进入家庭。稳步发展消费信贷,推动住房、汽车和大件商品以及高等教育的消费,支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针对居民需求,重点培育住房、旅游、教育、信息、社区服务等消费热点,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预期,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使居民消费率有所提高。提高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费的档次,降低其消费支出比重,2005年,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左右。
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按照建设上规模、配套上水平、环境上档次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区建设,重点建设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中保、兴垄宁南、长巷、黑墨营、亚东等规模在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新区,以及江宁开发区等地区住宅建设。以城南门东地区、城北宝善、方家营和城西二道埂子等片区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全市小区出新工作。到2005年,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居民使用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20%以上,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5标台,基本满足方便各类居民出行的要求。提高家庭劳动社会化程度,逐步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增加休闲时间,丰富生活色彩,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满足。到2005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岁左右。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特别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文明社区创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龙头和基础作用,“十五”期间使全市80%以上的街道社区达到文明社区标准。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努力提高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新风。扎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优化村容镇貌、完善为农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十五“期间力争全市有30%以上的村、50%以上的镇达到市级文明村镇标准。从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文明职工”和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楼”入手,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推进社会各界与特殊家庭、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双拥共建成果。开展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第1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8964.html
以富民为目标,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消费需求,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调整分配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分配结构。结合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应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形成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广泛。群众基矗积极推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年薪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探索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把职工持股、技术入股、期股制等多种参与分配的形式纳入规范管理。结合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指导线,初步形成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体系,逐步将福利分配的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税征管理,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就业与再就业制度创新。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全面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和集体合同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用工制度。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城镇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到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逐步使下岗职工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和安置再就业,转向享受失业保险,直接走向劳动力市场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实行在政府指导下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培训与就业再就业结合机制,提高我市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统一、精简、高效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广覆盖、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社会,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十五”末,我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建立并组织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等方法,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并通过有效营运,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现金补贴制度,并随经济发展而逐年提高低收入者的保障标准。关怀弱势群体,努力形成社会全面救助网络,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级保健和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保障事业,努力推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扩大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提升消费档次,鼓励轿车等高档商品进入家庭。稳步发展消费信贷,推动住房、汽车和大件商品以及高等教育的消费,支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针对居民需求,重点培育住房、旅游、教育、信息、社区服务等消费热点,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预期,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使居民消费率有所提高。提高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费的档次,降低其消费支出比重,2005年,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左右。
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按照建设上规模、配套上水平、环境上档次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区建设,重点建设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中保、兴垄宁南、长巷、黑墨营、亚东等规模在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新区,以及江宁开发区等地区住宅建设。以城南门东地区、城北宝善、方家营和城西二道埂子等片区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全市小区出新工作。到2005年,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推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居民使用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20%以上,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5标台,基本满足方便各类居民出行的要求。提高家庭劳动社会化程度,逐步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增加休闲时间,丰富生活色彩,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满足。到2005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岁左右。
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特别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文明社区创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龙头和基础作用,“十五”期间使全市80%以上的街道社区达到文明社区标准。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努力提高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文明新风。扎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优化村容镇貌、完善为农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十五“期间力争全市有30%以上的村、50%以上的镇达到市级文明村镇标准。从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文明职工”和争创“文明家庭”、“文明楼”入手,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推进社会各界与特殊家庭、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双拥共建成果。开展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3(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