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案例分析:椭圆定义推导


学生9:(1)当2a>2c时,轨迹是椭圆。

(2)当2a=2c时,轨迹是一条线段,是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

(3)当2a<2c时,无轨迹。

(4)当c=0时,轨迹为圆。

教师:下面同学们再看看椭圆的定义,有无补充。

学生10:椭圆是平面上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2a为常数的动点的轨迹,其中2a>|F1F2|>0.

教师:(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其中2a>|F1F2|>0)

…………………………………

设计意图:

(1)采用感性导入法    用课件展示图片的,由点及面,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易激起兴趣和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3)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现行教育中的一个弱点,在新课标中特别指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通过画椭圆检验,线段定长、两定点时椭圆的圆扁程度。

(4)培养探索能力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索是创造的起步,学生的创造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引导他们学会探索,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对此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本案例成功之处在于:

(1)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将工具画图和课件展示有机结合。

(2)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解决难点。

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化,落实知识点。实践证明,运用CAI手段,使学生从数学抽象描述中产生立体感知形象,唤起他们的想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培养。在给椭圆定义补充时,就是用课件展示2a>2c,2a=2c,2a<2c,三种不同情况的轨迹,通过课件展示形象性和生动性解决了定义的补充。

(3)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数学理论和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中的学习潜力挖掘、开发出来,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片段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而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4)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案例中,引用了生活中的鸡蛋、橄榄球、花瓣等实物的形状,还补充

白宫、地球的运动轨迹等。

    (5) 创造人人参与,人人有体验,人人成功的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

《案例分析:椭圆定义推导》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9913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数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