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 历史名人故事 >> 正文

扬州八怪之李鱓:画家也是向阳花



  扬州八怪之李鱓:画家也是向阳花
  
  作者/周 游
  
  揣着“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印,李觯(sh an)又回扬州了。
  
  其实,他最喜欢在自己的字画上钤“神仙宰相之家”或“李忠定文定子孙”的印章。 “忠定”是宋代名臣李纲的谥号,“文定”是明朝状元宰相李春芳的谥号,可见他很想光宗耀祖。
  
  李觯绘画功底扎实。康熙五十年(1711年),年仅25岁的李鱓中举。他少年得志,便赴京跑官,把诗画不断献给权贵。
  
  27岁那年,不知是哪位高官给他创造的机遇,他竟有幸直接向康熙献画。康熙看后“天颜霁悦”,给他指定了一位名师,又命他可在南书房行走,从此“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李鱓常出入宫廷,随侍皇帝五年左右,又有举人的身份,谋取一官半职本没有问题。可惜,康熙虽然爱好书画,但欣赏的却是四位姓王的画家,而“四王”追求的以临摹唐、宋、元代大家为主的画风也是康熙所提倡的,因此“四王”大都位居高官。而李觯生性疏狂,不愿阿附,很快遭到了嫉恨和排挤,最终因“画风放逸”而失宠。
  
  从此,李鱓开始浪迹江湖,依红偎翠,纵情酒色,同时积累着绘画素材。黄金散尽,他便变卖房子和地产,以致日渐穷困潦倒。后来郑板桥写诗调侃他“声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纵横三千里”。即便在外流浪,李鱓仍合不得离开仕途,几度下扬州卖画,几度上北京买官。
  
  雍正八年(1750年),李鱓终于重返宫廷。他高兴地去了,还在一幅《秋葵图》上题诗:“到头不信君恩薄,犹是倾心向太阳。”
  
  这时的皇上已经不是康熙,而是雍正。雍正也看中他的才华,指定他给时任刑部侍郎的一位绘画大师当助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他才知道自己还是御用画家,让你画什么你便画什么,一点都不能随意。李鱓无奈,不得不再次离职,回到扬州过了很长一段放荡颓唐的日子。
  
  寓居期间,他细心品读清初画坛宗师石涛的真迹。不久,他的画风骤变,原来的工细笔法渐趋放逸,以泼墨等画法,创作出了生动、鲜活、淋漓、奔放、形神兼备的花鸟画作品, “纵横驰骋,不拘绳墨”,以至于被后人视为“怪物”。
  
  但是,李鱓还是忘不了自己是一株葵花,他一直盯着朝廷的动向。熬了五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他再次匆匆忙忙地赴京讨官。这时,他已经50岁了。
  
  乾隆二年(1737年),他果然被再次起用,任山东临淄知县,第二年又转任滕县县令。他在滕县为官清廉,深得士绅和百姓爱戴。然而,任职两年后,又被去官。据记载,被罢官的原因是性格傲岸, “不合上官”。
  
  至此,李觯是不是该压一压他的心气了呢?再忠诚的葵花,没有太阳照耀,又能转到哪里去呢?去官以后,他又在外晃荡了几年,在60岁那年回到了扬州,打算就此安度晚年。此时的李鱓已经没有任何欲望,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画画了。为了生计,他也不得不去卖画,并且刻了一颗印章: “卖画不为官”——我现在卖画,不再是为了筹钱买官了。
  
  性情淡定之后,李的画风再次骤变。他把阔笔放纵与细笔勾勒结合起来,画面淋漓酣畅,清新动人,表现出了一种以个性抒发为显著特色的画风。他还特别善于用水,以致今天打开他的作品,仍然感觉画中花叶滋润,雨露欲滴,画面仍有水气弥漫。也许就是那氤氲水气,终于浣濯了他的身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gushi/view/20.html

  • 上一篇范文: 高欢:弯曲是为了站立
  • 下一篇范文: 颜回死于被“楷模”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