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涵:困境中的坚持
彦涵:困境中的坚持
作者/六月梦
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彦涵几乎是延安木刻的代名词。他一生充满坎坷,但是他始终没有向困难低头,就是在他身患重病期间也坚持艺术创作,他的精神注定要和他的作品一起镌刻在中华大地这片热土上。
彦涵1916年7月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农村的一个贫穷家庭,后来由在上海经商的舅父资助,于1935年考入林风眠担任校长的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方干民学习素描水彩,并跟随画家潘天寿学习中国画。抗战爆发后,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38年夏到了延安。在鲁艺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彦涵参加了鲁艺木刻工作团(木刻团只有四人:团长是胡一川,成员有彦涵、罗工柳和华山),随后奔赴太行山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从此,以刻刀为武器,投入到抗日的宣传生活中。
在太行山的四年里,彦涵为报纸做了大量的插图,还创作了许多木刻,最著名的作品是《彭德怀将军在前线》(1941):彭德怀在前线手握望远镜,正聚精会神地观察敌情。这幅木刻版画,彭德怀本人也很喜欢,彭的夫人浦安修也来找彦涵索要了一张。之后,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也向彦涵要了一张。当时,罗瑞卿很欣赏彦涵,想提拔彦涵到政治部当宣传科的副科长,彦涵拒绝了,因为他还是喜欢画画,不想去机关,恐怕干不好。
招来厄运
1943年初,彦涵回到了延安。四年的太行山生活给了他太多的创作题材,回到延安的彦涵在鲁艺当教员,生活安定了,也有了创作的环境,他也迎来了木刻创作上的高峰期。期间,他刻的第一幅木刻是《当敌人搜山的时候》(1943),这幅作品也成了抗战木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创作了《不让敌人抢走粮食》、《来了亲人八路军》、《奋勇出击》等。
1949年夏,彦涵随同艾青、江丰参加了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管会的接收工作,并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那一年,彦涵33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稍后就跟随江丰回杭州接管了杭州艺专,之后又调回北京,担任中央美院教授,并调至中国美协。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之前,彦涵是顺利的,是延安出来的版画家中的佼佼者。但1957年的反右运动,使彦涵厄运临头,他成为美术界以江丰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被打入了另册,承受了屈辱的人生。
彦涵之所以被打成“右派”,直接原因是在“整风”过程中替江丰辩护。从延安时代起,江丰就非常器重彦涵,新中国成立后,江丰不管是南下接收杭州艺专,还是回到北京中央美院,都带着彦涵。当然,彦涵为江丰辩护,不仅仅是基于这种“知遇”之情,更是出于仗义执言。据说在周扬主持的文联党组划定右派的会上,先讨论古元的问题,认为古元在“整风”座谈会上发言有错误,但还够不上右派,决定不划,给了党内处分。接着讨论彦涵,一些人说彦涵和古元的问题差不多,古元不划,彦涵也不应该划。更有人为彦涵说情:两个人都留下来吧。但是,周扬说:彦涵不行。两个人不要都划,也不能都留,只能留一个划一个。于是,“老实人古元”被留下了,彦涵被打成右派。
在“反右”运动中被批斗的日子里,彦涵创作了木刻《老羊倌》。他创作的这幅《老羊倌》木刻作品画面上,陕北牧羊老人怀抱着小羊羔,面向天空,俯身前往,神情中充满了善良和喜悦。彦涵说,他在刻画这幅作品时,好像忘掉了个人的痛苦,和老羊倌息息相通,和老羊倌笑在一起。
彦涵在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文革”,即便在厄运屈辱的日子里,他始终没停下木刻创作,但他最好的作品,就是这一幅《老羊倌》。
“文革”结束以后,彦涵以激动的心情创作了木刻《春潮》和《向大海握手》,这两幅作品成为了他最早表现“改革开放”的经典作品。
再度重生
晚年的彦涵先生拿刻刀已非常吃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油画布面。对于老先生来说,从版画到油画的转变只是表现手段的区别而已,无论何种创作形式,都是表达他由内而外的艺术诉求和创作激情的媒介。步人九十岁耄耋之年后,彦涵先生创作的抽象绘画,每一幅都充满着对生命赞颂与渴望之情。他把每幅作品都当成绝笔之作来创作的极度认真的艺术态度,以及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的创作激情,给美术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
在漫长的艺术历程中,彦涵先生的创作既有明确的阶段性,又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不同时期的作品,形式上既有鲜明的区别,又有不问断的承袭关系。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歌颂,又有批判,同时还有激情与思考。总体风格上展现出一种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现实主义走向象征、比喻,直至达到哲理高度的过程。但无论是哪个时期,他的作品都始终贯穿着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精神实质。
彦涵的不屈精神与毅力不仅表现在抗日战斗中,更在与自己坎坷命运的抗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42年,彦涵在太行山的艰苦环境中身患疟疾,在高烧与寒战的打击下硬挺过来。从上世纪60年代的胃穿孔起,到70年代的多次胃大出血,直到80、90年代的两次大面积心肌梗死、2008年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至最后的肝癌,彦涵都顽强地与疾病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他所说,自己“始终是一个战争的幸存者”。
知识链接1:
古元简介
古元,字帝源,1919年生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擅水粉、水彩、版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木刻创作,参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其作品。他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予甲等奖。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知识链接2:
胡一川简介
胡一川,福建永定人,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